内容简介:
高情商的人 用拥抱和无声的陪伴解决问题。
低情商的人 面红耳赤、滔滔不绝地讲道理。
知乎上曾有人发起这样一个话题,内容是“最让人讨厌的沟通方式是什么?”众多答案中,“讲道理”排在了第一位。
仔细揣摩不难发现,大家之所以不喜欢讲道理这种沟通方式,大抵是因为,多数情况下我们和自己的爱人、朋友、亲人、同事有着类似的知识储备、经验背景,也就是说,这个圈层里的常识性道理和逻辑大家都懂,用不着谁来讲。
有句话说得好,安慰一个哭泣的人,最好的方式不是说“不要哭”,而是说“你一定很痛苦,想哭就哭吧”,或者“我陪你一起哭”。这就是“共情”。人类高级别的安慰,就是理解别人的痛苦,并陪伴他。
在本书中,莫妮卡博士为我们剖析了以往对共情的错误认知,列举了10种阻碍共情力的屏障,以及10个培养共情力、改善亲密关系的方法。她告诉我们,习得共情的能力,可以让你充满力量,给予所爱之人理解、支持、温暖、慰藉与疗愈,帮其战胜痛苦与绝望。
翻开本书吧,从此收获高质量亲密关系。
作者简介:
[德]莫妮卡·海因(Monika Hein)
语音学博士。德国知名培训师和情感教练,同时也是语言情感方面的专家。她在声音、语言和外在表现方面竭诚为各个行业的人提供培训。莫妮卡·海因通过共情沟通的方法,帮助演讲者在演讲过程中更好地感受到听众,以获得良好的反馈;使演员更好地感受自己要扮演的角色,并完美地进行诠释。
试读:
好的心理状态是我们生活幸福的基础。它通常会在几秒钟内发生变化,就像天空突然间阴云密布。究其原因,一方面在于先前建立的模式,另一方面在于无法预料的遭遇。
理论上,我们的大脑从正常状态转为攻击状态会经过三个阶段。
1. 随眠阶段(Anusaya)(2):在这种状态下,大脑摆脱了躁动,此时脑海中所有的想法都陷入沉睡,对外面一切动静毫无感知。
2. 激进阶段(Pariyuttana):在这种状态下,一旦有想法冒出就会立刻打破平静,这在头脑中是个非常微妙的激进运动。
3.表达阶段(Veethikkama):此时会产生忧虑的想法,并设法通过言语和行为进行表达,暴力行为和粗暴、伤人的语言是这个阶段的典型特征。
显然,我们处在清醒的每一刻都处于这三个阶段中的某一个阶段。我们知道自己处于哪一个阶段时,就可以思考一下给自己多少时间和空间来理解事物。
在社会上,我们必须与周围的人打交道,家庭生活也会随着整个社会的参与而逐渐变化。在所有这些关系中,我们都应履行职责,这是一种责任。在我们履行责任之前,无法获得回报。
同理心意味着我们需要保持头脑的专注,以理解这些人际关系。理解他人不是件容易的事,我们不可能完全了解某人,因为人时时刻刻都在变化。但是,如果我们只注意其他人的变化而不关注我们自己的变化,将导致我们会因对方的改变而深受伤害,进而我们将会设法避免与他人接触甚至完全断绝往来。
不了解持续变化的本质,我们就难以维持健康的人际关系。每个人都有自己最优秀的品质,理解人的不同性格有助于我们真正地理解关系。如果我们能清楚地意识到这些,那么很多问题就都能迎刃而解了。我们不能期望每个人都能做到这些,因此同理心是必不可少的。
利用金钱以及多种不同的社会方式持续性地权衡人际关系,几乎使得各种社会关系中的亲密性消失了。亲密的友谊是建立在互动基础上的,对于增强亲密度而言,拥抱比金钱更重要。在这个世界上没有谁是毫无错误和弱点的完美之人,任何人都不能只是因为他有错误和弱点而被永远判为罪人。我们应对这些有错误和弱点的人的方式有以下三种供你选择:
1.报复。
2.为社会树立反面典型。
3.避免犯错者犯更多错误,并为他指出正确的道路。
在这里,第三种方式是正确的。如果你爱的人犯错了,应当对他表现出爱和同情,报复只会导致仇恨和愤怒,而第二种方式则会导致不公平。
为了让脆弱的人际关系重获生机,莫妮卡博士独辟蹊径,提出“提高洞察力”这个方法。在和她的对话中,我描述了自己的经历,我们一致认为,去指责而不是协商,去抱怨而不是解释,只会导致误解和不必要的关系弱化。
莫妮卡·海恩博士具有丰富的社会经验,她的不懈努力令我赞叹不已,我祝她所有计划都能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