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索拉里斯星是一颗围绕双星运转的星球,表面被胶质海洋覆盖。根据人类既有的认知,这样的星球的运转轨道应该是不稳定的。但仅仅过了十几年,人们就发现,索拉里斯星的轨道并没有显示出预期的变化。这激发了人类对这颗星球无限的兴趣。
心理学家凯尔文降落到索拉里斯星,迎接他的不是同伴们的热烈欢迎,而是杂乱的太空站、疯癫的科研人员和凝重的暗黑气氛,他试图弄清楚到底发生了什么,直到在一片扑朔迷离中撞见自己已经过世十年的妻子……
作者简介:
斯坦尼斯瓦夫•莱姆(1921—2006),波兰著名作家、哲学家。当过汽车技工,终获医学博士学位,创立波兰宇航协会。代表作有《索拉里斯星》《未来学大会》《惨败》等。作品多聚焦哲学主题,探讨科技对人类的影响、智慧的本质、外星交流,以及人类认知的局限等。1996年被授予波兰国 家奖章“白鹰勋章”,波兰第一颗人造卫星以他的名字命名。
✍莱姆是20世纪欧洲最多才多艺的作家之一,安东尼•伯吉斯称赞他是“当今活跃的作家中最智慧、最博学、最幽默的一位”,库尔特•冯内古特赞扬他“无论是语言的驾驭、想象力还是塑造悲剧角色的手法,都非常优秀,无人能出其右”。被译成52种语言,全球畅销4000余万册。
试读:
飞船时间19点钟,我穿过聚集在发射井周围的人群,沿着金属梯子爬下,进入了着陆舱。里面空间不大,勉强能让我抬起双肘。我将软管末端拧进着陆舱舱壁突出的端口里,接着我的宇航服便充满了空气。从那时起,我就丝毫动弹不得。我站在那里,或者更准确地说,悬在一层空气垫子里,和着陆舱的金属外壳结成了一体。
我抬起双眼,透过弧形的玻璃面罩,可以看见发射井的四壁,再往上是莫达德的脸,他正俯着身子向下张望。随着沉重的锥形防护盖从上面安放就位,那张脸很快就消失了,一切都陷入了黑暗。我听见电动马达呼呼的旋转声重复了八次—正在将螺丝拧紧。然后是空气进入减震器的嘶嘶声。我的眼睛逐渐适应了黑暗,已经能辨认出唯一一块仪表浅绿色的轮廓。
“准备好了吗,凯尔文?”耳机里有声音说。
“准备好了,莫达德。”我回答说。
“什么都不用担心。观测站会引导你着陆的,”他说,“一路顺风!”
我还没来得及回答,头顶上便传来一阵刺耳的声音,着陆舱晃了晃。我本能地绷紧了肌肉,但没有别的动静。
“我什么时候起飞?”我问道,一边听到一种沙沙的响声,就好像细沙落在膜片上的声音。
“你已经起飞了,凯尔文。保重!”耳边传来莫达德的声音。我正不大相信,一道宽宽的缝隙在我面前打开,透过那儿我可以看到满天的繁星。我试图找到宝瓶座阿尔法星,也就是“普罗米修斯号”当前的行驶目的地,却一无所获。银河系中的这部分星空对我来说完全陌生,我一个星座都不认识,就好像狭窄的舷窗外满是闪闪发光的灰尘。我等着看哪颗星星首先开始熄灭,但并没有看到。它们只是变暗,消失,融化在一片渐渐变红的背景上。我意识到自己已经处在大气层的上层。我僵硬地裹在气垫里,只能直视前方。仍看不到地平线。我继续向前飞着,感觉不到任何运动,可是慢慢地,我的身体不知不觉地被一股热流所浸透。舱外响起了一种轻微而尖利的吱吱声,就像金属划在湿玻璃上的声音。如果没有仪表盘上闪烁的数字,我根本不会意识到自己下降的速度有多快。星星全都不见了。舷窗外充满了微红的亮光。我可以听到自己沉重的脉搏声。我的脸热得发疼;我可以感觉到空调的冷气吹在脖子上。我很遗憾没能看到“普罗米修斯号”—等到舷窗自动打开时,它一定已经在视野之外了。
着陆舱猛地震动了一下,紧接着又是一下,然后不停地颤动着,令人难以忍受。这种震颤穿过了所有的隔热层和气垫,进入了我的身体深处。仪表盘浅绿色的轮廓变得模糊起来。我盯着它,并没有感到害怕。我大老远来到这里,并不是为了死在我的目的地。
“索拉里斯观测站。”我呼叫道,“索拉里斯观测站。索拉里斯观测站!你必须采取行动。我觉得我正在失去平衡。索拉里斯观测站,我是新来者。完毕。”
于是我又一次错过了这个星球出现在视野里的那个关键时刻。它广阔而平坦,从它表面上条纹的大小我可以判断出我还离得很远。或者说我的位置还很高,因为我已经越过了那条无形的边界,和一个天体的距离已经变成了高度。我正在下降。仍在坠落。我现在能感觉到了,即使闭上眼睛也能感觉到。我马上又把眼睛睁开,因为我想尽可能看到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