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标题:最后防线
副标题:金融危机与紧急救市的未来
2008年次贷危机震动全球,处于风暴中心的美国虽然作为世界上金融法律最为发达的国家,此时却发现,如果严格依法办事,自己将对金融危机束手无策。
十万火急之下,美联储、联邦存款保险公司和美国财政部,作为救市行动的三巨头不得不背起违法越权的罪名拯救金融市场,然而看似勇敢的行为却又引发了一系列争议。
金融危机真的成为历史了吗?2020年美股连续五次的熔断提醒我们并非如此,在世界经济进入下行周期的时代,危机必然在未来的某处潜伏着,那么如何构建一个合法而有效的救市机构,便成为不得不认真对待的问题。
作者将次贷危机出现的原因归结于金融体系以监管套利为动力进行的演化和从信心危机向流动性危机发展的恶性循环,而美国的自由主义传统导致的公权力相对保守与过分谦抑,则更削弱了国家未雨绸缪的动力。通过回顾美国三大救市机构对美国国际集团、两房、克莱斯勒和通用汽车的几场重要救市行动,作者向我们展现了在没有立法支撑的情况下,救市机构在舆论上面临着用纳税人的钱拯救投机者的批评,在法律上冒着非法挪用公款的风险,在政治上更是屡屡触碰不得强制征收私人财产的红线。在此基础上,作者批评了后危机时代盛行的不愿再涉足救市泥潭的态度,提出反而应当在政治上要清除自由主义迷信为政府行使保护金融秩序的职能而设置的障碍,通过立法扩张而不是限制救市机构的权力,以便应付未来的金融危机。
作者简介:
作者:埃里克·波斯纳
美国芝加哥大学法学院凯易杰出贡献讲席教授(Kirkland and Ellis Distinguished Service Professor),是当今美国引证率最高的法学家之一,在国际法、合同法、法经济学等诸多领域建树卓越。同时,他还是美国法律经济学协会会员、著名法学期刊《法律研究杂志》(Journal of Legal Studies)的编辑。
埃里克•波斯纳系出名门,其父是世界著名法学家理查德•波斯纳。1988年,年仅23岁的他便以最优等成绩(summa cum laude)获得耶鲁大学哲学硕士学位,3年后,便在哈佛大学以优等成绩(magna cum laude)获得法律博士学位。毕业后,他先后在美国联邦巡回上诉法院、美国司法部和宾夕法尼亚大学任职,1998年,年仅33岁便担任芝加哥大学法学院教授至今。
摘选:
在法学界乃至经济学界,波斯纳的名字都是一个传奇。如今,这个传奇正在延续。埃里克·波斯纳教授的学术履历,生动诠释了“虎父无犬子”的古语。身为法律经济学的重要创始人理查德·波斯纳之子,身在芝加哥大学这座世界级的经济学重镇,小波斯纳的法学之路从最开始就深刻烙上了经济分析的方法论印记。无论是他个人的第一部专著《法律与社会规范》,还是之后关于国际法、商法、经济法、宪法的一系列著述,无不鲜明体现了法律经济学的学术进路。
小波斯纳这本专门研究国际金融危机的《最后防线:金融危机与紧急救市的未来》,是其论著中比较少见的以传统法律分析为主体的作品。这可能与他作为律师近距离参与了受到危机重创的美国国际集团的系列诉讼案件有一定关系,所以本书具有更多来自法律实务方面的专业视角。当年那场破坏巨大且贻害至今的次贷风暴,也曾让老波斯纳如鲠在喉如芒刺背,以致先后出版了《资本主义的失败》《资本主义民主的危机》两部力作,对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的缺陷和弊端作了毫不留情的批判。与其父的学术畅销书以及其他作者不计其数的同主题作品相比,小波斯纳这部新作的特点和优点都是非常明显的。
从行文上看,《最后防线:金融危机与紧急救市的未来》简洁、犀利、深刻,仅以有限的篇幅,就把金融危机的主要根源、历史演进、应对过程、未来趋势以及相关的经济理论、法律规定、政府举措、诉讼纠纷、政治博弈、改革思路讲得一清二楚、入木三分,给人以曲径通幽、豁然开朗之感。从内容上看,本书的最大价值,就是专注于危机的事后化解环节、扎根于美国的金融法律制度,以紧密结合具体法律条文的细致剖析,得出令人信服的完善最终贷款人相关授权立法以及改进金融监管体系和司法裁判规则的对策建议。这也使本书得以从其他把焦点更多放在政府事前监管问题上的大量危机叙事中凸显出来。小波斯纳没有人云亦云,相比于谴责政府和企业,他更感兴趣的是:如何在下一次危机到来前,让法律跟上时代!
得益于作者开阔的学术视野、敏锐的学术嗅觉、专业的学术训练,本书关于新型的最终贷款人必须同时是终极交易商或者终极做市商的立法建议,与现代金融体系的发展趋势高度契合,对于我国深化金融体制改革也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正如《泰晤士高等教育》书评所言:“本书的具体法律意见是专门针对美国的……但是,波斯纳关于金融体系需要强有力的支撑以及明确界定的干预和救助的权力的总体立论,与任何一个拥有复合型金融中心的国家都紧密相关。”
放眼世界,影子银行的壮大和金融科技的飞跃,已经对金融业的生态格局产生深远影响。跨界开展金融、非金融、类金融、金融基础设施等多种业务的混业经营主体,正在全球范围内引领新一波的金融创新浪潮。大数据和云计算的广泛运用,算法模型和经营模式的高度趋同,又可能会强化羊群效应和传导共振,从而放大金融市场的波动和风险。虽然每次金融危机的表现形式有所不同,但追根溯源,均与金融过度自由化、金融创新过于复杂、监管空白和监管套利普遍存在,超过了微观风控能力和宏观监管能力等因素直接相关,而这也是监管机构的权责需要通过立法更新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