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试读:
一 钱财并非粪土
世界上不爱钱的人是十分罕见的,只是传统上,当多数人说到钱时,总是扭扭捏捏,好像爱钱就是品格低下,道德堕落。中国有句古话:“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这说明“视钱财如粪土”或许只是一种虚伪。
爱钱是一种健康心理
自美国新任总统奥巴马一家入住白宫以来,他的两位千金的举手投足都成了舆论和大众关心的焦点。
据美国媒体报道,奥巴马总统的女儿萨莎和玛利亚要通过帮忙做家务赚取一周的零用钱,在自己家里体验工作赚钱的滋味。
奥巴马说,他只给自己的两个女儿(一个7岁,一个10岁)每人每周一美元,作为她们做家务的报酬,比如布置餐桌、清洗碗盘、打扫自己玩的地方和壁橱等。
把做家务事和酬劳挂勾,甚至给零用钱这件事本身,都是很有争议的问题。一些家庭认为,家中的每个人都应该做家务,不应该因为孩子做了家务就给他们报酬;另一方面,支持“做家务给报酬”的人认为,孩子们不应该什么也没做还能拿零用钱,这类酬劳可以帮助孩子们学会重要的理财技巧。
实际上,像奥巴马一样,通过各种简单的方式让孩子从小培养理财思维的做法,在西方很多国家都非常盛行。例如在法国,早在孩子三四岁的时候,家长们便展开家庭理财课程,教授孩子基本的货币观念;10岁左右,法国家长就开始为小孩设立独立的银行账户,积极培养孩子的理财观。
在美国,理财教育计划的制订则更为详细,每个阶段都有具体的目标:3岁,能够辨认硬币和纸币;4岁,知道每枚硬币是多少美分,认识到自己是无法把商品买光的,因此必须做出选择;5岁,知道硬币的等价物,知道钱是怎么来的;6岁,能够进行简单的找零计算,能够数大量硬币;7岁,能看价格标签;8岁,知道可以通过做额外工作赚钱,知道把钱存在储蓄账户里;9岁,能够制订简单的一周开销计划,购物时知道比较价格;10岁,懂得每周节约一点钱,以便大笔开销时使用;11岁,知道从电视广告中发现事实;12岁,能够制订并执行两周开销计划,懂得正确使用一般银行业务中的术语;13岁,尝试进行股票、债券等投资活动以及商务、打工等来体会赚钱的……意义。
再来看亚洲,大多数父母与孩子谈到金钱时都讳莫如深,基础、系统的儿童理财教育相当空白。爸爸得在社会上打拼,为的是什么?当然就是钱。爸爸们心里都明白,钱这个东西在社会的等价交换物是任何人生产、生活……发展都必须的,即便表面再怎么清高,也没有谁会将金钱拒之门外,与钱“结仇”。既然爸爸们实际上也爱钱,为什么要剥夺孩子的权利呢?古语说:“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只要是取之有道,大大方方地爱钱、赚钱,便应该被看作是一种合理合法的健康心理,大可不必扭扭捏捏。爸爸们越是不把金钱的本质和获取方式告诉孩子,孩子日后就越容易走弯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