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脑瘤跟使用手机有没有关系?
不孕不育可能是大脑的问题?
工作时注意力不集中,怎么办?
为什么脑出血、脑梗越来越年轻化?
压力太大,思虑太多,情绪失控……很多身心问题,是因为大脑累了,亟待保养和休息。
怎样锻炼大脑,规划日常作息,让大脑越用越聪明?自律的人生,需要从“头”抓起!
作为一名有近20年临床经验、做过近7000例脑外科手术的脑外科医生、脑科学工作者,本书作者黄翔结合医学、心理学等研究成果,通过大量案例,讲述对你很重要却常被忽略甚至误解的脑科学知识,帮你排除大脑健康隐患,化解燥郁情绪,用科学方法保养大脑、激发身心活力,游刃有余地过好每一天。
这本书讲了什么?
1.随着人类科技的飞速发展,探索宇宙已不足为奇。人类可以上九天揽月,可以下五洋捉鳖。可是我们对肩膀上的大脑却知之甚少。
2.脑瘤跟使用手机有没有关系?不孕不育可能是大脑的问题?工作时注意力不集中,怎么办?为什么脑出血、脑梗越来越年轻化?压力太大,思虑太多,情绪失控……很多身心问题,是因为大脑累了,亟待保养和休息。
3.作为一名有近20年临床经验、做过近7000例脑外科手术的脑外科医生、脑科学工作者,本书作者黄翔结合医学、心理学等研究成果,通过大量案例,讲述对你很重要却常被忽略甚至误解的脑科学知识,帮你排除大脑健康隐患,化解燥郁情绪,用科学方法保养大脑、激发身心活力,游刃有余地过好每一天。
4.人的大脑有860多亿个神经元,这还不包括大脑中用于支持神经元细胞的神经胶质细胞。在人类生命中的每分每秒,大脑都在控制着人们的行为,决定着人们的选择。
5.我们常常会看到:有的人在工作和学习中并不知道如何正确使用自己宝贵的大脑。不断地熬夜、过度地刷手机和作息严重不规律,这些行为严重损伤了大脑的健康,也损害着自己的学习和工作。(有的人无法掌控自己的情绪,总是和身边的人相处不好,被人取笑为智商超高而情商超低,与这个社会格格不入。)同时,许多患者不孕不育或者视力不好,却不知道是因为自己的脑子生病了。他们四处求医,经历了被误诊、误治,痛苦不堪,甚至走向了科学的反面,相信封建迷信能治好自己的疾病。
6.在这本书中,作为一名脑科学工作者,我想跟你一起探讨,我们应该怎样高效地使用自己的大脑,包括怎样提升记忆、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给大脑提供充足的营养,以及怎样合理地安排睡眠,怎样治疗失眠。同时我也想告诉你:在如此高效但是压力巨大的社会中,我们为什么会产生焦虑或者抑郁的情绪,我们为什么常常情绪失控,如何做自己情绪的主人。
作者简介:
黄翔,医学博士,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主治医师,颅底外科研究组副组长,中华医学会神经肿瘤学组全国秘书,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太平洋神经科学院(PNI)、韩国亚洲大学及CHA医疗中心访问学者。
上海市青年科技英才“扬帆计划”及牛顿基金获得者,上海市十佳科普使者、上海市科普讲解大赛一等奖获得者,首届上海科学技术协会“科学诠释者”,电视剧《心术》医疗顾问及手术表演者。
历任复旦大学辩论队队员,辩论队教练、顾问,海峡两岸大学生辩论赛冠军及最佳辩手。
2019年受邀参加上海市科协主办的“TELL+科学”科普讲堂,个人单次演讲视频上线后获得近80万播放量。
2020年获得上海市科协科普基金,创办“小黄医生说脑”短视频科普自媒体。
试读:
思考和学习:解锁大脑运作的秘密
小时候,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思考和学习究竟是怎么回事?是不是我心里住着个小人,他在帮我吸收知识、做出判断?
当我对于某件事情犹豫不决的时候,我又觉得我心里住着两个小人,一个让我向东,一个让我向西,最终其中一个小人在辩论中胜出,我做出了决定。
然而,事实真的是这样的吗?这些小人又是什么呢?直到我成为一名脑外科医生,一名脑科学工作者,这些问题才得到解答。
“心想事成”正确吗?
“心想事成”“心有灵犀”“专心致志”“问心无愧”这些古人流传下来的成语让我们一直有一种错觉:心脏是产生意识的器官。
然而,作为一名脑外科医生,我发现,当大脑发生变化(受伤或被切除)时,人的性格也会发生改变:有些脑损伤让人抑郁;有些变化让人狂躁或者懦弱;有些能让人改变价值观、宗教信仰和幽默感;有些脑损伤则让人举棋不定,产生妄想或者幻觉。如果脑损伤严重,患者甚至会直接失去意识,转入昏迷。
比如,我有一位脑肿瘤患者,本来是一位教思想政治的严肃古板的大学老教授,最讨厌的就是“低级趣味”,手术以后却成为一个爱讲荤段子,整天抱着手机看综艺节目的“油腻男子”,还经常送老伴玫瑰花,大玩浪漫。我接触到的很多案例都表明:精神世界和大脑不可分割,与心脏似乎毫无关联。
为什么古人觉得思考和情绪是从心脏发出的呢?因为心脏是受神经系统支配最敏感的器官。人类日常生活的经验是,心脏跳动的节律非常符合情绪的变化。比如看到喜欢的人,心脏跳动如小鹿乱撞;兴奋紧张的时候,心脏跳得就特别快;放松的时候,心跳又会变得比较慢;非常愤怒的时候,心脏会特别难受甚至停跳。这些都容易让人误以为心脏就是和情绪以及思考密切相关的器官。
直到19世纪后半叶现代神经科学诞生,才明确了思考的真正器官是大脑,而且心脏也是受神经系统控制的。因为从根本上说,心脏是一个泵血器官,并没有产生意识的物质基础——数以亿万计的神经元。
神经元是一种神经细胞,也是大脑工作的基本单位。人和动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大脑作为一个器官也不例外。
2019年,《细胞》(CELL)杂志发表论文,科学家详细解剖了果蝇的大脑。虽然只有罂粟种子大小,但其复杂程度令人难以置信——具有10万个神经元。而人的大脑约有3斤重,共有860多亿个神经元——接近于整个银河系恒星的数目,这还不包括大脑中用于支持、提供营养、辅助神经元细胞的神经胶质细胞,其复杂程度和果蝇完全不是一个级别。
回到最初的问题:我心里的小人是什么呢?是灵魂?是神明?都不是,是这群神经元的集体电化学活动。所有的体验、思考、选择、爱、创造都是大脑里的神经元电化学风暴的最终结果。
你是谁?你会做出怎样的选择?这取决于此刻你大脑里的神经元正在干什么。
神经元
是的,正如你在上图中看到的,这就是神经元的样子。任何大脑,包括动物的大脑,细分到细胞层面,都是类似的神经细胞。这是一种多角形的细胞,中间圆滚滚的细胞核承载着生命体的遗传物质,细胞体的每个角都伸出长长的“触手”,与其他神经元的触手相连。专业上,这些触手叫树突或者轴突。触手的连接称为突触。
为什么要有这么多的触手和连接呢?因为大脑在本质上是一个信息处理工具。信息处理最重要的就是传递和交流。单个神经元并不会有任何作为。一般来说,连接越多,交流越活跃,大脑的功能就越强。
作为最复杂的信息处理器,人的大脑拥有860多亿个神经元,而平均每个神经元拥有超过1.5万个突触,每时每刻,我们大脑里的数万亿个神经信号就像接力赛运动员一样,在神经元组成的网络上飞奔。
学习的本质
当我们在学习的时候,这些吸收知识的小人又是什么?
学习的本质,并不是增加神经元细胞,而是增加神经细胞之间的连接——突触。
这是人类进化过程中一个非常聪明的设计。因为如果学习本领会增加神经细胞,那么随着知识的积累,大脑就会越来越大,每个人都会成为“大头娃娃”,对生物体是一个非常大的累赘。大脑这种只增加“软件”、不增加“硬件”的方法很好地适应了资源有限的环境。
如果我们对一项技能或知识完全陌生,神经元可能就没有这方面的任何连接。当我们不断重复技能或者知识的训练,一个个神经元就开始手牵着手,慢慢地尝试进行新的连接。训练次数越多,重复得越频繁,神经元的连接就越稳定,我们所掌握的本领就越牢固。
所以说,“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外科医生、钢琴家、奥运健儿,各行各业的从业者莫不如是。如果想成为专家,必定要进行艰苦的训练,付出汗水。
可是,这又带来了另一个问题。就像软件可以卸载一样,如果一项已经掌握的技能长期不训练,已经掌握的知识十几年没有再温习或者使用过,那么大脑中稳定的神经连接就会慢慢减弱,直到完全消失。这个过程就叫作“忘记”。很显然,我已经忘记20多年前高中老师教我的圆锥曲线和二次函数,虽然当时我的数学成绩还不错。
来看最后一个问题。
我们的日常生活由成千上万个小决定组成。该不该吃这个奶油蛋糕?今天穿哪件衣服?去哪里?走哪条路?怎样回应?
在我们选择的时候,大脑中正在发生什么?
正如上文所述,神经元并不会单独行动,无数个神经元组成了神经连接,无数的神经连接进一步组合形成了神经网络。
有关人类决策的科学观察发现,大脑是由若干互相抗衡的神经网络组成的。每套网络都有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在判断要不要吃奶油蛋糕的时候,有的网络想要摄入糖分和脂肪;另一些网络则从你保持身材的长远角度考虑而投反对票;还有一些网络甚至会建议你,如果明天去健身房,你就可以吃蛋糕。你的大脑就像一个神经元的议会,由互相竞争的政党组成,争夺着对国家的掌控权。
大脑中的冲突持续不断,带来的结果就是我们自己和自己争吵,自己骂自己,自己骗自己。到底是谁在和谁说话呢?心里的小人又是什么呢?其实都是你,只不过是你的不同部分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