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2010年,亚当·诺伊曼作为联合创始人兼CEO创办了WeWork——一家协同办公空间租赁公司。从一无所有到拥有数十亿美元估值,WeWork只用了半年时间。
2019年,WeWork估值在知名投资人孙正义的追加投资下达到470亿美元,跃升美国创业公司估值首位。同时,亚当的个人净资产上升到130亿,成为世界上最富有的人之一。
然而WeWork的业务实际上没有任何有意义的技术支撑,亚当宣称要改变世界的愿景不过是虚张声势。这位“天才梦想销售员”试图凭借自己的个人魅力赢得上市机会,但他甚至说不清WeWork的业务核心究竟是什么。
在公司估值和个人财富达到巅峰的2019年,不过数月之后,WeWork上市失败,亚当下台,新任CEO提出无限期推迟IPO。公司停止了所有新空间的租赁,因无力支付遣散费,还不得不推迟裁员时间。
2020年初新冠疫情的爆发,更是让亚当彻底沦为“亿万负翁”。
一场房地产行业有史以来最大的创新,其实是最大的骗局。本书作者维德曼深入一线,基于200多次访谈,以客观的视角和精彩的叙述手法,全面地呈现了这家十角兽公司在其怪才创始人带领下如何实现史诗级崛起,又不遗细节地揭示了其极速衰败的独家内幕。
作者简介:
里夫斯·维德曼(Reeves Wiedeman)
《纽约杂志》(New York)特约编辑。
他曾为《纽约客》(The New Yorker)、《纽约时报》(New York Times Magazine)、《滚石》(Rolling Stone)、《哈泼斯》(Harpe r's)等媒体和出版机构撰稿。
试读:
一本好的商业传记通常包含某些特定要素:翔实的报道、流畅的叙事情节、娴熟的语意解释和闪耀的角色。而一本优秀的商业传记除了生动描述一家公司,更应该真实地还原一个时代。
这本《亿万负翁》被《华尔街日报》评价为“栩栩如生、精心报道的戏剧,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会狼吞虎咽,仿佛它是一本快节奏的小说”。
作者维德曼基于200多段采访,记录了美国商业史上最大胆、最不可思议的公司之一——WeWork的兴衰史。它揭示了过去十年创业热潮被过度追捧的幕后成因,也反思了美国商业高度杠杆化后的摇摇欲坠。
如果你关注过WeWork的传奇故事,或许已经听说过创始人亚当·诺伊曼的许多诡计和恶名。他傲慢狂妄、享乐无度、管理糟糕。他积极收购(或威胁收购)几乎所有竞争对手。他不计后果地做出疯狂决策,然后将执行失败的一线员工当作替罪羊。他与另一位臭名昭著的首席执行官——优步的特拉维斯·卡兰尼克就谁雇用了更多员工争得面红耳赤。他以越来越低的薪水招揽了一大群应届毕业生,并承诺一旦公司上市他们可以享受免费啤酒、宽松氛围和利润丰厚的股票期权(尽管实际少得可怜)。
诺伊曼将史蒂夫·乔布斯视为榜样,他认识到个人神话的力量。但正如希拉洛斯(另一家弄虚作假的明星公司)的伊丽莎白·霍姆斯认为黑色高领毛衣会让她成为自己的偶像一样,诺伊曼只模仿到了乔布斯的好斗和能言善辩。很显然,不是每一个有“现实扭曲力场”的疯子都会成为下一个乔布斯或者埃隆·马斯克。
不可否认,诺伊曼的野心和动力值得钦佩。他在以色列的一个小镇长大,从不会说英语到仅凭一个想法就征服了整个国家乃至世界,达成了现代历史上非上市公司的最高估值之一,这些都令人印象深刻。但正是这种超高速增长激发的盲目自信最终导致了泡沫破裂。
诺伊曼强调WeWork是一家科技公司,始终咄咄逼人地为这种立场辩护,并除掉任何质疑这种说法的人。实际上,WeWork的业务乏善可陈到令人震惊:它就是一家通过租赁办公空间赚钱的房地产租赁公司而已。
《亿万负翁》揭示了资本市场是多么迷恋宏大叙事和巨额数字。只要公司还在快速扩张,就没有人关心公司的实际经济情况,任何问题都不构成问题。只有船要沉的时候,人们才开口说真话。
究其原因,一群看似精明的风险投资者同样被推上了合谋者的位子。他们因惧怕错过(FOMO[1])而陷入羊群思维,心甘情愿地为WeWork提供无节制的扩张资金和名誉背书,其中不乏孙正义这样的重量级角色。WeWork的陨落一度将孙正义和他的投资理念拉下神坛,也为这个“先不计成本地跑马圈地,再秋后算账地谋求盈利”的疯狂时代暂时拉下了帷幕。
从这个角度讲,这本《亿万负翁》应常备书柜和案头,因为它带给我们的既是暗示更是警醒。它与十年前出版的《乔布斯传》头尾呼应,相映成趣,成为谱写一段商业历史的起始音和休止符。
时过境迁,如今我看到一群曾在激荡十年里翻涌腾挪的创业老兵正在重新审视、复盘:从资本游戏回归商业本质,从冲击上限到严守下限,从探索怎么一骑绝尘地疯狂增长到分析如何千锤百炼而屹立不倒。那座空中楼阁终于开始夯实地基。
历史不会重复,但总在押韵。
愿我们相会在下一个高歌猛进的红火年代,并保有这份警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