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如何运用精益创业的理念与方法实现基业长青?
如果说“精益创业”是一种产品原则,精益创业2.0就是一种管理策略。“精益创业”可以帮助企业精益求精、完善产品,却无法引导企业发现新的市场需求;“精益创业2.0”是对精益创业的一次升级,解决的就是精益创业遗留的痛点,是一张切实可用的转型路线图,从财务、法务、人力资源等不同方面为现代企业规划可复制的企业架构,积聚永续发展的能量。
作者简介:
埃里克·莱斯(Eric Ries)
IMUV联合创始人及CTO,哈佛商学院驻校企业家,《精益创业》作者。
他的“精益创业”的理念在全球100多个城市拥有实践活动小组,已经成为一项全球运动。他还为多家新创企业、大型公司及风险投资公司提供商业及产品战略方面的咨询服务。
试读:
拜读了畅销书《精益创业》作者埃里克·莱斯的新作,获益良多。刚开始,我以为这本书的内容还是围绕创业公司如何按照精益创业方法论进行低成本快速试错的进一步探讨和案例分享,读着读着发现,这本书已经超越了创业公司和精益创业方法论本身的范畴,思考更深入的问题,正如莱斯在书中所说,现在的企业,无论是老牌的还是新兴的,都缺乏某些能力,那些每一个想在21世纪立于不败之地的企业必备的能力:迅速实验新产品、新商业模式的能力;激发最具创造力的员工的能力;不断创新、厉行革新、敢于担当的能力。只有具备了这些能力,企业才能找到促发展、促生产的新路径。拿到的样书原本叫《精益创业2》,读完之后,我认为这本书不只是对《精益创业》的延续,更是一次升级,并给了一个建议的书名《精益创业2.0》,出版社也接受了我的意见。
如何创新,如何让一家公司或组织从“缺乏创新”走向“创新繁荣”,就是这本书探讨的核心问题。精益创业方法论对我近年来做创新创业教育有很大影响。我在斯坦福大学做访问学者时第一次听说了精益创业的概念,但当时主要的研究与教学方向是创新管理而非创业,所以并没有深入了解。后来回到浙大创办国内高校第一个硅谷创业实验室,才开始对精益创业方法论有了更多了解和更浓厚的兴趣,并于2017年在浙大为研究生开设了首个《精益创业》课程和MOOC。2016年年底,在和几位同事联合发起创办浙大科技创业中心(ZTVP)的起步阶段,我们并没有什么明确的预算和空间,其实也是按照精益创业方法论,先尽快拿出MVP、进行低成本快速试错的,现在这个项目已经成为浙江大学校园里最具影响力的创新创业教育项目之一。
一口气读完这本书,发现莱斯近年来其实在实践与思考中又摸索出一套新的原则。这套原则讲的是初创企业在过了精益创业期——快速发展、规模扩大以后,碰到新的问题时应该采取何种措施。他发现创业精神有可能让21世纪的管理思维焕发新的活力。这不仅仅是我们在某个行业使用的方法,而且是各行各业都能使用或都想使用的方法。他称之为“创业之路”(The Startup Way),我觉得用“精益创业之路”或“精益创业2.0”这个提法可能更直观、也更合适。
“精益创业2.0”兼有综合管理的严整性和初创公司的高度迭代性。这种体系可用于任何一家力求不断创新的机构,员工多少不限,历史长短不限,使命大小不限。作者还为现代企业的创业之道提供了以下5条指导原则:
1.持续创新。太多领导者找来找去只是在找那么一次重大创新。但长远发展靠的是另一种东西:一种不断寻找新突破的方法,需要公司上下共同发挥创造性和聪明才智。
2.公司必须组建小的实验团队。这些团队需要有独特的组织结构予以支撑。
3.缺失的部门。大多数机构缺失一个核心部门——创业部。
4.二次创业。对公司结构进行深层变革,就像从头开始创建公司一样。
5.持续转型。这需要发展一种新的组织能力:一种针对各种新挑战改写组织 DNA的能力。
这本书特别值得已经渡过创业阶段的成熟型大中企业认真思考。正如书中提到的丰田、GE等世界500强巨头,它们也在用这套创业理念指导自己在当前变革时代的创新与转型。GE也被称为“世界上最大的精益创业实验室”。
传统公司的人经常需要开会,与会者只能把部分精力放在手头的任务上。会议室里还有很多中层管理者和专家介绍他们了解的情况,其实这些人也不直接负责项目的实施。大多数员工的创造性和注意力同时被分散到诸多不同类型的项目上。而现代企业有一件新式工具:内部创业部门的成员不多,但都充满创业热情,每次只专注做一个项目。这些团队的口号是:“大处着眼,小处着手,迅速扩大”。这本书的一个重要而具体建议是把创业部视为现代企业的一个核心部门。创业部可以发挥独特的作用,监管公司的“创业核心”——将创业态度和技巧向公司全体员工传达,不断投资下一代创新。
既要确保主营业务发展壮大,又要培育发展未来具有颠覆性的新兴业务。对一个企业来说,非常难的是同时保持两种文化、两种组织结构、两种体制。让新人在新的空间以新的机制去做全新的业务,让原有的员工以现有的模式继续做好现有的业务。事实上,近年来我们注意到国内外一些优秀的创新型企业也正在公司内部探索和实践这一公司创业之道。例如谷歌的X Lab,华为的“2012实验室”、阿里巴巴的达摩院等。腾讯公司的微信、阿里巴巴的钉钉等也是这种公司创业之道的鲜活案例。
变革时代,创新制胜。唯有掌握公司创业之道和新式工具,“大处着眼,小处着手,迅速扩大”,为成熟企业重新注入创业团队的创新创业活力,才有可能在变革时代保持持续竞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