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小王子是一个超凡脱俗的仙童,他住在一颗只比他大一丁点儿的小行星上。陪伴他的是一朵他非常喜爱的小玫瑰花。但玫瑰花的虚荣心伤害了小王子对她的感情。小王子告别小行星,开始了遨游太空的旅行。他先后访问了六个行星,各种见闻使他陷入忧伤,他感到大人们荒唐可笑、太不正常。只有在其中一个点灯人的星球上,小王子才找到一个可以作为朋友的人。但点灯人的天地又十分狭小,除了点灯人他自己,不能容下第二个人。在地理学家的指点下,孤单的小王子来到人类居住的地球。
小王子发现人类缺乏想象力,只知像鹦鹉那样重复别人讲过的话。小王子这时越来越思念自己星球上的那枝小玫瑰。后来,小王子遇到一只小狐狸,小王子用耐心征服了小狐狸,与它结成了亲密的朋友。小狐狸把自己心中的秘密——肉眼看不见事务的本质,只有用心灵才能洞察一切——作为礼物,送给小王子。用这个秘密,小王子在撒哈拉大沙漠与遇险的飞行员一起找到了生命的泉水。最后,小王子在蛇的帮助下离开地球,重新回到他的B612号小行星上。
童话描写小王子没有被成人那骗人的世界所征服,而最终找到自己的理想。这理想就是连结宇宙万物的爱,而这种爱又是世间所缺少的。因此,小王子常常流露出一种伤感的情绪。作者圣埃克絮佩里在献辞中说:这本书是献给长成了大人的从前那个孩子。
《小王子》不仅赢得了儿童读者,也为成年人所喜爱,作品凝练的语言渗透了作者对人类及人类文明深邃的思索。它所表现出的讽刺与幻想,真情与哲理,使之成为法国乃至世界上最为著名的一部童话小说。
作者简介
安托万·德·圣埃克苏佩里(Antoine de Saint-Exupery, 1900-1944)1900年6月29日出生在法国里昂。他曾经有志于报考海军学院,未能如愿,却有幸成了空军的一员。1923年退役后,先后从事过各种不同的职业。
1926年,圣埃克苏佩里进入拉泰科埃尔航空公司。在此期间,出版小说《南方邮件》(1929)、《夜航》(1931),从此他在文学上声誉鹊起。1939年,又一部作品《人的大地》问世。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重入法国空军。后辗转去纽约开始流亡生活。在这期间,写出《空军飞行员》、《给一个人质的信》、《小王子》(1943)等作品。1944年返回同盟国地中海空军部队。在当年7月31日的一次飞行任务中,他驾驶飞机飞上湛蓝的天空,就此再也没有回来。
试读:
关于生命与生活的寓言
圣·埃克苏佩里的一生与天空为伍,与星星相伴,他的手稿边存放着一朵星状的花儿。其实,他应该是一颗钻石。遗憾的是,未经精雕细琢就殒落于大海之中。这样的一颗天然宝石,靠当时的社会习俗和动荡是无法雕琢的,但也未能使它衰老。
圣·埃克苏佩里是一位法国飞行员,在一次飞机出现故障迫降时,他差点丢了性命。假如他活下来,是为了写作《小王子》,但这项工作完成之后,他还有什么意义继续活着呢?于是他尝试着脱离我们这一星球,在经过多次失败、多次创伤之后,终于在地中海,他完成了自己的这一愿望。
圣·埃克苏佩里具有诗人的天赋,但他并不是一位普通意义的诗人。诗人的思想,在他身上以一种无法预料的方式、通过其职业表现出来。他在消失之前留下了几个珍贵的词语。
假如我们用平庸的只言片语,假如我们满足于通过这些话语来寻找他身上的“一种高贵”,那么我们就会产生种种误解和错误,甚至制造一些津津乐道之事,比如认为贝多芬成为音乐家比贝多芬降生更为容易,圣·埃克苏佩里这样写道:“考虑到任何东西都不能和人的生命相交换,很显然寻找生命的意义是很困难的。”
当我们想到圣·埃克苏佩里的时候,一个清晰的场景会浮现在我们眼前,就像自己经历过这一场景一样。
在我们眼前,南方运河在延伸,波光粼粼。我们靠近飞行员在低空飞行。就在树梢、屋顶和我们飞机的机翼下面,就是他的布莱格14型飞机,从驾驶舱,他向我们挥手作了个小小的动作。避开阿尔卑斯那白雪皑皑的山顶,他朝大海飞去,向阿里堪特,他的下一站飞去。
他那淡黄色的机身逐渐远去,我们只能静静地看着他离去。在绿色的陆地和蓝天之间,逐渐超越了大地,飞机的影子逐渐远去,伴着地中海波光粼粼的海面,直到消失在远方。
随着向下面的世界降落,我们于是感到了他的存在,比以前更加清晰……
圣·埃克苏佩里在大地与星空中度过44载之后,神秘地消失于大海之中,他的生命结束了,但他的思想、他的心灵、他的《小王子》永传于世。这是一部写给大人看的童话,所有喜欢这本书的读者就像喜欢自己的一个朋友,甜甜的、淡淡的,带有一丝哀愁。这是一本使人感到平静、快乐之书。小王子的消失也未尝不是另一次相遇的开始,也许最后的结局让你忍不住红了眼眶,可是如同他们的约定——五亿个小星星就像小铃铛载着思念在天空中微笑,曾经有过的回忆依旧存在。所以,当夜晚仰望星空的时候,只有你——只有你能够拥有会笑的星星。
致列翁·维尔特
我请求孩子们原谅我,把这本书献给了一个大人。因为我有一个重要理由:这个大人是我在这一世界最好的朋友。我还有一个理由:这个大人无所不知,连写给孩子的书也是如此。我的第三个理由是:这个大人住在法国,在那里过得饥寒交迫,他需要鼓舞。
如果这些理由还不够,那么我愿意把本书献给童年时代的他。
所有大人都曾经是孩子——尽管他们几乎不记得这一点。因此,我就把献词改为:
献给小时候的列翁·维尔特
小王子
1
6岁时,我在一本名为《大自然的真实故事》的书中,看到一幅描绘原始森林的精美图画。画面中,一条巨蟒正在吞食着一个庞然大物。以下便是这幅画的摹本。
书中写道:“巨蟒连嚼都不嚼,便将猎物囫囵吞了下去。之后,它们再也无法动弹。为了消化猎物,它们要睡上整整6个月。”
于是,我对丛林历险开始了深深的遐想。在用彩色铅笔练习一阵之后,我成功完成了自己的第一幅画作——我的《一号画作》。它是这样画的:
我将自己的大作拿给大人们看,问他们是否被这幅画吓坏了。
而他们却答道:“吓坏了?一顶帽子怎么会把人吓坏呢?”
我画的并不是帽子,而是正在消化一头大象的巨蟒。不过,既然大人看不出来,我不妨再画一幅好了:我把巨蟒肚子里的情景画了出来,以便大人们能看清楚。他们总要别人把什么事都解释得明明白白。我的《二号画作》是这样的:
这一次,大人们有了另一种反应。他们叫我把画有巨蟒的作品(无论是“外视图”还是“剖视图”)放到一边,而将心思用在学习地理、历史、算术和语法上。就这样,6岁那年,我放弃了当画家这个有可能成为我伟大职业的梦想。《一号画作》和《二号画作》的先后碰壁让我心灰意冷。大人们永远没有半点独立理解能力,而孩子们又懒得随时随地向他们耐心解释。
从此,我选择了另一种职业,学会了驾驶飞机。我几乎飞遍了世界各地,而地理学也的确派上了大用场。我一眼就能将中国和美国的亚利桑那州区别开来。如果有人夜间迷失了方向,这种知识便如同“及时雨”。
我这一生多次遇到过很多只关心大事的人,也和大人一起生活过很长时间。我密切地、面对面地观察过他们,但这种观察并未极大改变我对他们的看法。
只要遇到他们当中某个我认为思维敏锐的人,我便拿出一直珍藏的《一号画作》给对方看,以此考考他是否真正看得懂。遗憾的是,无论对方是男是女,说的都是那句话:“不就是一顶帽子嘛。”
于是,我再也不向这种人说起巨蟒、原始森林或星星了。我会主动降低层次、迁就对方,和他谈论桥牌、高尔夫、政治、领带之类的话题。而大人们也为碰到我这样一个善解人意的家伙而喜形于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