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这是一本帮助青春期孩子的父母和教育工作者洞悉青少年心理和行为,并对其进行科学引导的实用手册。
本书勾勒了青春期不同年龄段孩子的行为和心理特征,将青春期常见棘手问题融入生动的案例中,通过真实、有启发性的故事来帮助家长破译青少年行为背后的动因,并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应对策略来与青春期孩子建立牢固的信任关系,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进而实现培养目标。
在书中,作者展示了如何成为有效关怀青少年成长的成年人。他强调相互尊重、信任以及鼓励的必要,并提出了成人理解青少年所需的三种关键思维模式。正如作者提醒的那样,把孩子培育成值得尊敬的成年人,归根究底要靠对他们投注心血,并给予其成长所需的空间、时间和各种支持。
作者简介
乔希•西普(Josh Shipp)
美国畅销书作家,全球青少年励志专家,演讲家。他曾在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等发表青少年问题的演讲,同时也是CNN、福克斯电视台、《纽约时报》等媒体机构的知名青少年专家。他因制作纪录片《青少年问题》而闻名。他创办的组织“有爱心的成年人”为父母、教育工作者等提供相关资源和培训活动,帮助成年人了解青少年,也帮助青少年了解他们自己。
试读:
青春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美好的。但说它美好时,也并不否认在这个时期会有很多成长的“阵痛”。孩子们很有可能在青春期面对失败、悲伤、恐惧、焦虑、抑郁……这些心灵的怪兽有时候会让孩子们无力应对,此时的他们非常需要有人能够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引领他们成长。但是很多家长却不了解青春期孩子的独特心理,不了解他们的成长困惑,更不知道如何科学地改变自己、帮助他们,这使得父母们很容易陷入“孩子,我很想帮你,但我不知道该怎么做”的教育困境。
本书针对青春期这个关键时期,给家长们提供了令人信服的答案。主编刘华清教授是知名的儿童心理学专家,另一位作者章程是资深的心理咨询师。他们通过自身的经历,以及他们工作中接触的许许多多的案例,总结经验写成了这本书。
这是一本很有价值的书,它提到很多教育心理的关键点。书里的一个例子给我印象很深刻,大概意思是这样:
这个孩子是一个初中生,她不信任父母,认为父母每句话都不是发自真心,都是带有目的性的。比如,父母表扬她努力,是为了让她考好成绩给父母争脸;表扬她孝顺,是为了让自己听他们的摆布……这个孩子由不信任父母发展到不信任身边的任何人,因为她觉得连自己的爸爸妈妈都这样对待自己,那么身边的人肯定变本加厉!同学夸她漂亮,说不定会有其他的企图;朋友说她的笔不错,是不是想让自己送给他……她这样好累,可她控制不住自己去想,去琢磨……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一个人的成长,有一点需要特别注意,即每个孩子的人生观、价值观并不是建立在客观现实的基础上,而是建立在孩子们对客观现实的看法基础上的。这些看法从何而来?从父母身上来。父母如何“教”,孩子就如何“长”,再加上一些遗传学因素,所以尽管许多孩子们生活在类似的环境中,却会用不同的方式来思考,拥有不同的人生观、价值观。例子中的那个孩子就很典型,青春期的她很敏感,她的观点有些是具备功能性的,有些是不具备功能性的,那些不具备功能性的观点使她的生活出现了问题,也很可能影响她之后的人生轨迹。
教育问题可以归结为认识自己和修正自己的过程。相比成人而言,青春期的孩子认识自己和修正自己的能力尚且不足,所以需要家长关注他们的成长,必要的时候对孩子进行教育。父母在关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要学会发现那些不具功能性的观点,并且懂得它们出现的原因和处理的方法。那么,具体如何做呢?本书的内容就是很好的参考。书中的内容并不只是理论和原理,更有一些实际操作的方案,就像一位耐心的老师,手把手地示范给你看,然后带你逐步学会这个技能。
打开这本书,阅读、思考,学习、践行,并且和你的爱人、朋友分享它,让它能够帮助更多的人、更多的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