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米尔顿•弗里德曼
(Milton Friedman)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货币主义大师,芝加哥学派代表人物。因“对消费的分析和在货币的历史与理论等方面的成就,以及他论证了稳定经济政策的复杂性”而荣获197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米尔顿曾经出任罗斯福治下的财政部顾问,而后观点发生改变。在芝加哥执教的30年中,他的主张逐渐与当时盛行的凯恩斯主义相抗衡。后来,他出任里根政府的经济政策顾问,其主张和理论深深影响了美国及其他国家。在20世纪的经济学家中,只有凯恩斯的影响力能与弗里德曼相比。
2006年,米尔顿•弗里德曼辞世,享年94岁。
代表作:《自由选择》《资本主义与自由》《美国货币史》等。
罗丝•弗里德曼
(Rose D. Friedman)
杰出的经济学家,与米尔顿•弗里德曼相识于芝加哥大学,此后结为伉俪,终生相伴。与米尔顿合著过许多重要作品,包括《自由选择》。
试读:
推荐序 作为目的和手段的自由
世界从未像今天这样,如此需要重申自由的意义;中国从未像今天这样,如此需要强调对自由的保障。古代的奴隶被剥夺了自由,在强权的压迫下,忍受屈辱以求生存;今天的人们主动放弃自由,以换取精神主宰所承诺的安全与秩序。肉体的奴役是对赤裸裸的暴力无可奈何的服从,精神的奴役则源于盲目的自卑和自卑心理支配下的智识自戕。
人类社会究竟是在进步、退化,还是变换形式的往复循环?古希腊人为个人与城邦的关系争论不休,在当代语境中,古老的命题重新表述为市场与政府的分界,以及自由和管制的冲突。
2008年,全球爆发了前所未有的金融危机,沉重地打击了世人对自由的信心,曾经是严密而完整的市场逻辑体系,几乎一夜之间就被摧毁殆尽。卷入海啸漩涡中的人们丧失了正常的理智,纷纷抓住激流中的稻草,视政府为逃过世纪之劫的最后方舟。
尽管以美联储为代表的各国中央银行确实做出了努力,通过超常规的货币投放,避免了流动性短缺,从而避免了世界金融体系的崩溃,然而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全球金融危机的始作俑者正是格林斯潘领导下的美联储,我们岂可因其救火之功,而宽恕它的纵火之罪?
如同《自由选择》第3章所分析的,美联储对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负有主要责任,弗里德曼用大量的数据和事实证明了这一点。进入21世纪,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再次出现重大失误,而美国的凯恩斯主义知识精英和他们的政界朋友却竭力掩饰,利用危机中的恐慌情绪和思想混乱,攻击自由市场,将他们自己描绘成挽狂澜于既倒的救世主。
凯恩斯主义诞生于20世纪“大萧条”期间,这一学派的核心观点是“市场失灵”,或者更准确地讲,自由市场失灵。根据这一学派的说法,斯密所称赞的“看不见的手”会给这个世界带来混乱和灾难,而灾难的根源就是市场参与者的非理性冲动,凯恩斯称之为“动物精神”。
既然市场失灵,就需要理性的力量来恢复秩序,如果不能防止灾难的发生,起码也可减少灾难的损失,这个理性力量就是政府,当然,必须是信奉凯恩斯主义的政府。这一学派主张政府动用财政和货币政策,以及监管和行政等微观干预手段,遵循“社会利益”最大化的原则,调节经济运行,指导和管理市场交易,克服市场失灵,甚至还应该劫富济贫,在实现资源更有效配置的同时,保证社会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