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试读:
版式设计的概述
版式设计是如今艺术设计工作者所必备的基本功之一,是所有平面设计领域产物完成视觉传达的重要手段。研究版式设计不止是研究设计的方法,还研究如何将创意思想转化到设计作品中,同时培养设计师的审美和画面调度能力。
1.1.1 什么是版式设计
版式设计是按照一定的视觉表达效果与审美规律将相关的视觉元素有机地进行排列组合,是将个人风格与艺术思维表现出来的重要方式。版式设计具有美术设计中的平面构图技巧,是一门将艺术性与技术性融为一体的综合技术,它不仅能传达信息,更能产生感观上的美感。随着人们文化素养的提高,版式设计的目的不仅是实现版面的形式美,还应该有独特的风格,从而更好地发挥宣传、教育、娱乐的作用。
如图1-1所示的是一位南非设计师的海报作品,版面中的主体图片是一个滑板青年,它采用手绘的风格,其形态若隐若现,给整个版面营造出一种朦胧效果;浅淡文字的分离分布,使整个版面有一种清爽的美感。图1-2和图1-1是同一位设计师的作品,版面的整个色调比较浅淡,将放大后的图片一部分虚化,与黑白变化的文字相互映衬,营造出版面的层次感。
图1-1 海报版面效果(1) 图1-2 海报版面效果(2)
1.1.2 版式设计的历史与发展
版式设计的发展是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早期人们传播信息的方式与交流的方式有限,在版式上没有特别的要求。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开始寻求方法来满足文明传承的需求。
1. 在早期文献中发现的版式编排方式
在人类早期文明发展阶段,人们在岩洞壁或泥板上书写各种象形文字。由于当时可书写的材料不多,所以人们都尽可能地放满图形文字,可见,早期人们已经有了编排意识。
两河流域文化时期,当地人开始书写楔形文字,在任何可利用的材料上写满文字与图形。由于材料不足,书写的内容较杂乱,人们便用线条将文字区分开,使得内容更加清晰。如图1-3和图1-4所示,两河流域时期的人们在泥板上书写并且运用线条将文字区分开,使文字间隔清晰版面整体工整。
图1-3 楔形文字版面效果(1) 图1-4 楔形文字版面效果(2)
在古埃及时期,人们开始运用多种字体与插图来传递信息。这一时期主要的版式是以对称构图为主,并且懂得将文字与图片划分开来,使得版面比较工整。但是古埃及时期的文献没有固定的尺寸,还没有掌握版式既统一又有变化的编排方式,如图1-5和图1-6所示。
图1-5 古埃及时期版面效果(1) 图1-6 古埃及时期版面效果(2)
我国殷周时代使用甲骨文、金文等来传递信息。甲骨文既有象形的成分,也有会意、仿音的造字元素,金文与甲骨文十分相似。由于此时并没有一定的版式设计规律,人们为了使文字表达得更清楚,就增大了字与字之间的间距,并利用了文字的笔画疏密,这种处理方法对早期编排观念的形成和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
如图1-7和图1-8所示,两幅图均为我国古代的金文文献。从图中可以看出当时的人们运用了文字笔画之间的疏密来组合编排,增加了字与字之间的间距,使版面更清晰工整。
图1-7 金文版面效果(1) 图1-8 金文版面效果(2)
2. 我国古代印刷品的版式编排设计
到我国古代开始使用木刻的方法来印刷时,版式的基本特点变为直排的文字与图形相结合,是一种被平面化的插图形象。如图1-9所示,图中版面以上图下文的编排方式,将平面化的生活场景作为插图编排到版面中,这种编排方式是我国版式编排设计的一个进步。如图1-10所示,图中是世界最古的木刻佛经版画,版面上的佛画被描绘得精致细腻,直排的文字与图片编排方式,使版面整洁清晰、有条理。
图1-9 古代木刻版面效果 图1-10 唐代木刻版画金刚般若经扉页画
3. 西方中世纪时期的版式编排设计
西方中世纪时期的版式设计主要体现在一些手写和绘制的宗教书籍中。在这个时期,书籍是很珍贵的物品,手工绘制的书籍具有很高的价值,这种价值不仅体现在艺术价值上,其材料更是使用了金银等贵重金属。在这个时期,书籍版面中十分注重文字与图形的色调对比;除了在图案上刻画细腻的文字,有的也运用装饰文字。如图1-11所示,图中是西方中世纪时期的书籍手写本,版面中的图片编排在中心位置,图片绘制精致、华丽,色彩层次丰富,文字分别编排在图片上下位置,整个版面华美、引人注目。如图1-12和图1-13所示,图中的版面具有当时典型的书籍特点,比如注重装饰,无论是文字还是图片都精心书写勾画等。与此同时,色彩的运用更是丰富大胆,精致的版面理所当然的提高了书籍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