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投资机构对企业的估值,是一个困难而且主观的过程。一个企业或者一个投资项目究竟值多少钱?投资是赚了还是亏了?投资者或者创业者该用哪些指标、工具去评判和衡量?本书讨论了一些常见的各种估值方法,还有一些天马行空的方法,主要供高成长企业在进行融资谈判时与投资机构进行换位思考。
作者简介:
Dr.2
毕业于第二军医大学,临床硕士,从医10年,2011年获得国家公派资助赴瑞士留学一年。互联网医疗方面资深专家,多家机构的医疗行业研究员,Medicool医库软件董事长,财经作家,其作品还有《反精益创业》《移动医疗那点事》等。
试读:
作为一名创业者,作者结合自己的体验,对创业企业的估值方法进行了梳理,可读性强,值得推荐!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常务副院长、金融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廖理
以前无论是在商学院攻读金融,还是后来在管理咨询公司专注服务于私募投资机构的股权交易,再到几年前自己创业及凯盛集团发展的过程中主导几轮融资,都在不同层面上接触到投资与估值的理论并积极参与实践。“估值就是讲故事”一书很准确扼要且通俗易懂地剖析了创业融资过程中企业家和投资者遇到的一些难点并给出了自己相当中肯专业的解读。相信能够帮助不少创业者和企业家比较快速的掌握融资过程中一些核心要点。
——凯盛集团CEO 洪锴
Dr.2 的这本书除了展现其深厚的专业积淀外,还引用了大量案例及实地调查资料,再配以创业实践的切身体会,通俗的描述,诙谐的文风,深入浅出,娓娓道来,给本来枯燥乏味的专业书平添了不少趣味和可读性。尤其点赞的是,本书采用了互联网时代下“众包”的写作方式,使得其内容更具思辨性,充实,可信。
——旅美天使投资人,慈善家,创业者 郭慧中(Joy Guo)
作为移动医疗的创业者,Dr.2的观念对我的影响是最深刻、最有价值的。无论投资者还是创业者,建议一定要读这本书!
——华康•移动医疗创始人 刘波
我一直从事硬件领域的创业快8年了,之前一直信奉企业需要滚动发展,控制风险。Dr.2的书开拓了我的思路,原来做企业的方法有很多种啊,不必拘泥于形式,因为条条大路通罗马,而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基础寻找适合自己的方向!
——北京益体康科技创始人 周钷
估值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尤其对于创业公司,这是一个“艺术”与“科学”的平衡。各人理解不同、立场不一,对一个企业价值的评估结果也自然千差万别。我认为本书除了比较技术性的各种估值方法外,更有价值的是深入剖析各方在估值时的立场、方法和不同的关注点,有利于创业者与投资机构换位思考,更好地共同面对创业的风险。本书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接地气的案例,是这个领域难得的系统性的干货分享。
——平安创投总经理 张江
估值就是讲故事,清晰、系统地阐述了投资机构对企业的估值方法,综合了理论和实战多方面因素,并举了很多生动的案例,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入门书。本书作者非常重视实践和调查研究,书中讲述的很多案例、总结的很多方法论,是坐在房间里无法“研究”出来的,作者将复杂的估值过程总结得朴实易懂,并不乏深刻的见解,能够看出来自作者Dr.2的认真负责、深度的调查研究和实践。此外,全书行文轻松风趣,可以让读者保持极高的阅读兴趣。在本书中几乎看不到传统金融学著作的风格,没有无趣难懂的概念,更没有说教,而是用叙述、案例取代推演,用事实取代纸上谈兵。阅读全书,犹如在听作者讲故事,在轻松风趣的交流中了解了深刻的、神秘的融资估值的理论和道理。
——掌上药店联合创始人 王浚海
“估值”和“讲故事”是每一个创业者的必修课,与其道听途说那些关于资本的谣言,不如静下心来看看dr.2先生的这本书,既不是枯燥无谓的说教,也不是一味暖心的鸡汤,它是由丰富的案例和方法总结出的“干货”。从dr.2一贯风趣幽默的语言中,你获得除了知识,还有更多。
——春雨医生创始人 张锐
自序
投资机构对企业的估值,是一个困难而且主观的过程。一个企业或者一个投资项目究竟值多少钱?投资是赚了还是亏了?投资者或者创业者该用哪些指标、工具去评判和衡量?
高成长性企业在进行融资时通常会这样进行预测:比较长的一段时期负向现金流,业务情况具有高度不确定性,但预期未来回报十分诱人。抛开纷繁芜杂的各种表象不谈,不论是何种项目,它未来回报的正向现金流是所有估值假定的基础。
本书讨论了一些常见的各种估值方法,还有一些天马行空的方法,主要供高成长企业在进行融资谈判时与投资机构进行换位思考。因为谈到估值,我们一定不要忘记两个核心的问题:为什么估值?谁来估值? 我举一个实例来说明,目前最常见的一种模式是:初创企业拟出让一定比例的股份来进行融资,这样就要有一个估值的过程,然后双方谈判博弈妥协,最后达成一致。
但是这跟我们平常的买卖关系中一手交钱一手交货还是大不一样的。因为付钱买货,双方还是对立的主体,交割结束各取所需,所以买方会尽力压价,卖方想努力抬价。不过初创企业融资进行谈判的时候看似对立,但是最终达成协议后,两者却又变成了一个战壕的战友,须共同面对市场的风险。因此还有一件事我希望强调,很多投资人尤其是初入行的新手,喜欢拼命压价,觉得拟投资1000万的项目我谈到了300万对价,且股份不变,我就大获全胜了。
实则不然,要知道项目运行所需资金有一个客观规律,你拼命压价后所付出的300万非常可能不足以支撑该项目,如果创业者处于弱势地位被迫接受,最终你的这一投资很有可能真的变成了“风险”投资,结果反而是双输!最近大家可能熟知一个故事,今日资本的徐新老师在投资京东时,刘强东当时只想要数百万美金,可是徐新经过评估对刘强东说,项目开展起来这点钱怎么够?先给你1000万美金,后期再追加。事实上最后看起来似乎很傻的投资者才是真正的大赢家,故事的结局大家已经知道。
由此读者对投融资的估值要有一个更深的认识,所有的行为,核心还是为了企业成长,创造全体股东的价值,创业者和投资方在这点上是一致的。那么反过来,总有一些创业者对自己的东西看得十分了不起,三句话一说,就估值上亿,恨不得只出让百分之一的股权,就换来大把现金,然后还觉得被人占了便宜。要知道,当投资人注入资金的时候,我们要怀着感恩的心,因为你未来挣100亿又怎么样,如果没有早期的支持,你多半已经湮没于人群之中了。因此创业者在设计对价的时候,不能是让人挣了20%都心疼不已,一定要让投资人有利可图,并且留有足够的弹性才行, 至少应有几倍的上升空间。所以无论是投资人还是创业者,斤斤计较者都只能做小事,我们应该目光长远。任何方法得到的估值也只是一个参考而已,一切以成交为准。
创业是一件“九死一生”的事情,我们都要有买定离手的契约精神,完成了估值及后面的投融资交割,只是企业生命周期的一部分而已,努力向前走,而不是还在纠结既往、患得患失。事后诸葛亮是毫无意义的,应时刻记住,那个时候我们做的决定,是那个时候对我们最适合的!
本书根据我们团队多年来负责投资/收购项目评估以及实施的经验,结合对新经济模式的学习和分析,采用一个个虚拟的连载故事进行类比与演绎的办法,这样可以不那么枯燥,让读者有一种代入的感觉,深入思考。希望既注重学术性也兼具可读性,还要交待清楚各种公式的由来和推导过程。虽然是以故事的形式,其实每一个故事中都有现实中的原型在,而每一篇都试图阐述一个问题。既可以通读,也可以各自独立,作为案例进行检索。
撰写本书,尝试对估值这个复杂的问题进行讨论,抛砖引玉。该系列文章经过最初数月的网络连载后,大批读者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并且指出了其中一些错误,鞭策我们更加深入地去学习和考证,在此深表谢意。这也是一种全新写作方式的尝试,类似众筹思想一样,我们也得到了企业界和学术界很多名家的指导。因此,我们在本书正式出版时做了大量的修订,并且有从未发表过的文章,如本书出版而全新撰写的最后几章,希望可以将文中很多的方法串联起来,融会贯通,力图将内容和逻辑架构完整。
本系列连载在写作的过程中发生了很多有趣的故事,这也记录了我的心路历程和学习过程。所以,本次出版的时候大致还是按照原来的顺序编排,有一些看似矛盾的观点,如商誉和计提等等,后来笔者撰写了新的文章来进行说明。
本书可以作为部分新手的入门读物,但是还有很多不够严谨的地方,望不吝批评指正。在成书的过程中,我们得到了清华大学廖理教授的指导,36kr全体同仁的支持,中国会计报水原老师的指正,medicool医库公司的同事,特别是笔者秘书们默默的奉献,华章公司各位编辑的辛勤付出、校订排版,在此一并感谢!
Dr.2
第一章
本章分期讨论了各种估值方法,主要供高成长企业在进行融资谈判时与投资机构进行换位思考。在私募股权投资中使用的方法有:风险收益法,比较法,净现值法,调整后现值法和期权估值法。
1.风险收益法
A同学是秀红资本的合伙人,他在2013年发现并跟进了“二百六”科技有限公司。该公司自称是由多名拥有海外留学背景的高学历人才创立的一家致力于X产业的高科技企业。经过一段时间实际考察,A同学和“二百六”科技有限公司管理层达成投资意向,期望能代表秀红资本获得20%~30%的股权(关于普通股和优先股的问题,结合投票权又涉及比较复杂的投资模型和不同国家地区的法律和监管适配,本文一律以普通股作为投资标的),根据投资额的不同,可以浮动。而“二百六”科技有限公司需要的资本额大致在2 000万元到4 000万元之间,而经过秀红资本的内部讨论,其认可的现金出资额度大致在3 000万元左右,然后由A同学负责实施,计划在2014年向“二百六”科技有限公司投资3 000万元人民币。他正在考虑应该以一个多大的股权份额要求进行谈判。双方大致认可如下事实:公司可以长期正常运营,虽然几年内亏损但是业务能够持续增长,不过即使公司未来可以赚无数的钱,双方讨论决定以第5年的预测数据0.6亿元人民币利润作为评估基础。而目前市场上为数不多、但一直盈利的该行业同等规模类似的非上市企业平均市盈率为15倍. 现在“二百六”科技有限公司有2 000万股由多名管理层和原始投资人持有,以此标的进行增资扩股以及投前估值和投后估值的计算。出于对3 000万元投资所面对的风险,A同学坚持要求至少50%的目标回报率。 随后作出如表1-1所示的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