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波多野善大(1909—1998年),京都帝国大学史学专业毕业,曾在上海工作。先后任名古屋大学文学部教授、爱知学院大学教授。著有《中国近代军阀研究》《近代中国人物群像》等。
译者简介
姜婧,日语语言学硕士,翻译爱好者。
试读:
之前各卷均讲述了以中国为中心的历史发展。对于其他国家与民族的讲述仅局限在与中国相关的领域。特别是,对于欧洲及由其殖民地发展起来的美利坚合众国的论述几乎没有。
从这卷起,欧美各国开始与以中国为首的东亚各国发生了重大关联。也就是说,此前仅通过商人或特许贸易公司与欧美各国拥有私下关系的东亚各国,开始与欧美各国建立起了正式的条约关系。这就是所谓的“开国”。“开国”后,与欧美各国的关系变成了亚洲各国的重要课题。为什么呢?
最重要的原因是这一开国是强迫的结果。
被强迫开国意味着,强迫的一方欧美各国(之后日本对朝鲜也是如此)有让中国、日本等国家开国的需求,而中国或日本并没有这个需求。不,倒不如说,尽管中国、日本或者之后的朝鲜有着不宜开国、不能开国的理由而不愿开国,但却被欧美各国“强加”了开国,这么说更符合实情。
欧美各国为什么强迫中国、日本开国呢?迫使中国开国的英国和迫使日本开国的美国之间虽然有些差异,但就像英国最为典型的表现那样,都是因为使用以蒸汽为动力的机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生产力,本国资本主义需要市场和原材料。而为了将原材料和工厂、产品和市场连接起来,又有了蒸汽火车和轮船的发明。
被强行开国,《天津条约》签署场景
另外,欧美各国能够强制要求开国,也是因为有以蒸汽为动力的军舰加上其装配的近代化火炮,以及配备手枪的陆战队等所展现出来的武力。
另一方面,中国、日本、朝鲜拒绝开国有很多原因,而最基本的是对欧美各国的不信任和戒备。这是对于文化、政治体制、生活方式不同的对象所普遍持有的蔑视、警戒和疑惑。
再加上由于对方炫耀远比自己优越的武器装备,并试图以此达到自己的目的,与之接触的中国和日本当局者,当然也就对持有如此武力的异质者怀有警戒心,并排斥与他们建立关系。
就这样,与东亚各国异质的欧美各国,凭借着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力、技术革新所带来的先进运输手段、由强大武器武装起来的国力,为寻求市场和原料,强行要求东亚各国开国。那么对东亚各国而言,接下来的问题是如何应对。
任何人皆可行之事,唯初行者为至难。虽然回过头来看这是个再简单不过的问题,但对于当时的人们来说却没那么容易。其间有很多弯路,有些在后来看来是不明智的抵抗,有些是令人愤慨的屈服。
当然,由于东亚内部各国的习惯不同,应对方式也有所不同。尽管有所不同,但在探索应对方法的痛苦当中,这些民族都熬过了将世界整合为一体的新世界史的发展历程,锻炼出了生存下去的力量。
对于各民族而言,在这一世界史中存活下去相当于要忍耐一场没有终点的马拉松。就像曾经的罗马一样,无论怎样的强者,历史终究要将其湮灭;而无论怎样的弱者,也会有荣光的到来。因此,不能因为自己是强者就沾沾自喜,也不能因为失败了就气馁。
本卷所讲述的19世纪及20世纪初的东亚历史,即是对由于欧美的科学、经济、武力而被强行编入国际秩序的东亚各国在一边肩负着各自的传统,一边与欧美国力对抗中,不断犯错并摸索应对之道,锻炼在新开始的世界史中生存下去的自身力量的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