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罗敷,瑞典语名Tintin Sverredal,一个在北欧生活了10年的MM。
简介:
以慢博快,以简博繁,有舍方得。
这本书里有你关于生活的所有梦想。跟着一个在北欧生活了10年的MM一起来看看,世界这么大,一定会有另一种幸福的方式。
你所向往的生活,总有人每天在过,但这种生活的本质,却未必和你想象的一样。慢一点,才能发现幸福的所有细节。
幸福是什么?物质很重要,但仅仅是“够用”就可以了。北欧人的幸福感,更多来源于简约、自然、宁静的心态,以及家庭的温暖、个人努力,而这些是我们可以学会,可以身体力行的,也是我们自古传统一直倡导的。
幸福是一种选择,我们不必去远方适应别人的生活,不必为了他人的价值观而将自己累得喘不过气,体会那些真正能获得幸福的自信心态、简约的生活方式、生生不息的自强精神和温馨治愈的家庭观念。
试读:
美国人要房子了,借钱买!想车子了,也借钱买!要大屏幕电视机了,再借钱买!欧洲人往往每周工作四天半,周五即使上班,也不过是边喝咖啡边跟同事闲聊,计划着周末的度假行程。没钱度假怎么办呢?还是借呗。反正借贷太容易了,利率又那么低。
这就是美国模式,其经济理论依据的是新凯恩斯主义:减少储蓄以增加收入并带动经济增长;“需求”重于“供应”,消费可以带动生产;无须金本位,法定货币是可取的;可以充分依赖政府来调控经济。几十个年头过去了,在这一经济模式的主导下,以美国为首的一些发达国家经济体,均陷入“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即以房市为中心,以高负债和高失业率为基本点的怪圈。像我们儿时玩过的跷跷板,压下这一头,翘起来那一头。
以美国为例,财政赤字、欠债消费早已达到天文数字。但要减少财赤,即意味着政府减少开支、减少大型基础项目、减少个人消费,那样失业率就会进一步上升;而失业率又是房市的最大杀手,房市进一步下跌的话,负资产家庭将越来越多,法拍屋也跟着越积越多,金融机构就将继续沦陷,各行各业也随之受损,金融危机就会进一步加深。要是设法减低失业率,目前现存的私人企业举步维艰,全成了“总裁”(总在裁员),唯一指望的只有政府。但政府又没有钱,在不能增加开支与投入基础项目的前提下,就只能提高税收和继续借债,那么赤字肯定继续上升,两头怎么都无法摆平。
然而在这个地球上,北欧仿佛茫茫黑夜中的一盏明灯,为我们指明了未来的方向。北欧信奉传统经济学:视节俭、勤奋工作和生产为美德;认为金本位抑制了通胀,并提供了稳定的货币环境,使经济蓬勃发展;政府应努力担负财政责任来平衡预算;国家政策一般不过分干预经济事务;生产才能带动消费;在供求关系中“供”比“需”更重要,因为良好的“供”创造了另一种“求”。
遵循着这种传统经济模式,使北欧国家踏踏实实地发展生产,靠储蓄、节俭成为全球社会福利最完善、人均GDP最高、老百姓最富有的国家而令世人瞩目。不过,经历了这次经济危机,北欧模式遭人质疑了。《纽约时报》曾发表文章,题目为《丹麦开始削减令人羡慕的社会保障》。通过题目便知其意,文章想以此证明早就下过的结论:丹麦的高福利社会维持不了多久?
不过通篇读下来,原本抱怨连连的负面报道,竟然像打开天堂之门:在丹麦万一失业,立刻就能领取失业补助(相当于失业前工资的80%),前提是必须参加求职培训计划,失业补助金可以连拿4年。
但在遭遇全球经济危机后,丹麦政府顶不住了,因此要削减福利,将领取失业补助的期限,从原来的4年降低到2年。
文中列举了一位58岁的护士,她因病失业在家4年,不仅以一年的时间免费治病,而且还拿着80%的工资进行职业培训,最后获得了电话销售的工作,不幸又赶上这次经济危机,目前又带薪接受秘书职业培训。面对政府削减福利,这位护士因只能领取2年失业金而抱怨连连。由此,引来美国对丹麦高福利能维持多久的质疑。
事实上,像丹麦这样的高福利国家,在北欧还有挪威、瑞典和芬兰。可以这么说,这些国家40年前都不如美国,但回头检视,经过时间的考验,现在情况如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