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郝景芳,天津人,200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2006—2008年就读于清华大学天体物理中心。 [14] 她曾于2002年夺得过第四届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从大学时期便开始创作科幻小说,曾以《谷神的飞翔》获2007年首届九州奖暨第二届原创之星征文大赛一等奖,凭借《祖母家的夏天》获2007年《科幻世界》科幻小说银河奖读者提名奖,出版过科幻长篇小说《流浪玛厄斯》和《回到卡戎》。
简介:
大地的一面是第一空间,五百万人口,生存时间是从清晨六点到第二天清晨六点。空间休眠,大地翻转。翻转后的另一面是第二空间和第三空间。第二空间生活着两千五百万人口,生存时间是从次日清晨六点到夜晚十点,第三空间生活着五千万人,生存时间是从十点到清晨六点,然后回到第一空间。时间经过了精心规划和最优分配,小心翼翼隔离,五百万人享用二十四小时,七千五百万人享用另外二十四小时。在第三空间,垃圾工老刀一顿早饭要花一百元,老刀一个月工资一万元,而他希望能让自己捡来的孩子糖糖,上一月一万五学费的幼儿园,为了这个花费,他宁愿冒险去其他空间送信!
故事场景的设计并不复杂。未来的某个时候(也许是2084?),为了解决8000多万人口的生存问题,北京被彻底改造成了一个可以分区块折叠翻转的城市(酷似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波浪起伏的活字阵列)。第一空间500万人,居住在浓荫密布、环境优渥的A面;第二空间2500万人和第三空间5000多万人住在B面。整个城市48小时完成一次翻转,第一空间独享从早六点到次日清晨六点24小时的生存时间,第二空间从次日六点生活到晚上十点,第三空间从晚上十点活动到第三日凌晨六点。当一个空间生存时,其他空间的建筑和人则被收纳,陷入深度睡眠……
我相信,从技术进步的现实逻辑出发,即便到了2084年,即便有类似“折叠”的需要,场景也不大可能如郝景芳所写。但这种看似笨拙的囚笼设计,却相当形象、准确地击中了当下人们面对社会分层逐渐固化的普遍焦虑。或者说,这简直就是一个披着科幻外衣的现实寓言,因此它在网上引起的强烈情绪共振,也就在情理之中。
我有一个远房的堂哥,常年在南方打工,前些年过年时见到,总给我宣传他的三代培养一个贵族的理论。按照他的说法,自己现在好好干几年,将来把孩子送到县城去读书,让其在大城市安家立业,到孙子辈就是全须全尾的城里人了。但城里人就“贵族”了么,房子、车子、孩子上学,一连串问号看不到头……但话说回来,这毕竟是条路,要不然还能怎样!?